新聞動態
精誠團結、合作共贏
廣州赤沙車輛段樁基B1區積分制運行初見成效!
- 分類:公司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8-13 14:49
- 訪問量:0
廣州赤沙車輛段樁基B1區積分制運行初見成效!
一項新制度順利落地需要完善的制度體系、推行者的智慧與毅力、受眾的配合與支持、適于制度運行的客觀環境等諸多因素的相互配合,新制度的貫徹落實必將是一個直面障礙與難題,不斷克服問題,在摸索中逐漸完善優化的過程。
積分制這一嶄新制度的落實,我們作為開拓者,沒有前人的經驗教訓可取,只能相互借鑒學習。
今天,讓我們走進廣州赤沙車輛段樁基B1區項目部,深入了解、學習他們積分制運行的心得。
廣州赤沙車輛段樁基B1區項目部有著所有項目部的共性,也有著自身的特點。廣州赤沙車輛段樁基B1區項目工期短、強度大,又趕上了施工旺季,人員急缺。該項目部有著“三新”的特點。第一新,團隊新,該施工團隊是從各個項目部抽調、拼湊而成的新團隊。第二新,調入的成員又大都是基建領域的新人,他們中的多數是剛剛從象牙塔走出來的新面孔。第三新,新領域,施工團隊中大部分人有著豐富的地下連續墻施工經驗,但對樁基工程還是初學者。在這“三新”的實況下,再落實一項新制度,對廣州赤沙車輛段樁基B1區項目部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挑戰,但廣州赤沙車輛段樁基B1區項目部直面困難,勇挑重擔,不僅按期完工,積分制運行也卓有成效。
交班會
困難重重
6月15日,廣州赤沙項目正式開工,在所有人歡欣于一個新項目開始時,該項目部初期到崗人員也開啟了一段血與淚的故事。施工初期,整個團隊只有管理人員四人和兩名工人。工期固定,人員急缺,時間卻不曾因人員不夠而撥慢一刻,管理人員拿起鐵鍬、掃把,從拼泥漿箱到場地安全文明施工全員齊上陣,時常會有加班工作到天亮的情況。技術員蘇杭曾對我說:“那段時間我經常加班到凌晨4點,干的卻是鏟泥巴……”項目經理趙廣福坦言:“前期我個人沒有過多去重視積分制,其實就是沒去管,你都沒有那個時間。”他笑稱:“這也算是個借口吧……”。借口也罷,實際情況也罷,分管負責人司道峰得知以后,迅速調集人手補充到項目部,極大緩解了廣州赤沙項目人員不足的問題,確保項目部各項管理工作能夠有序運行。在司道峰的指導下,項目經理趙廣福立把積分制管理提上日程,廣州赤沙項目部全體成員積極配合,迅速落實下去,并初見成效。
直面難題,調適完善
項目經理趙廣福認為,積分制管理最大的難點就是人情關系。積分制管理員蘇杭也無奈的表示,前期不論他怎么客觀公正,總會有人認為他給的積分是感情分。面對這樣的實況,趙廣福嚴格按照公司積分制管理方案組建了一個日常管理積分評定小組,他自己擔任小組組長,擁有最終核定權。小組成員有蘇杭、馬鈺林、陳錫民、李海峰,分別為白班、夜班的技術負責和施工負責。白、夜班分派人員,多人配合,相互監督、相互制衡,組長做最后的平衡監督。白、夜班的評定員,分別記錄所有員工的工作成果以及工作態度,并將員工所作所為拍照上傳至本項目部交流群中以留證。每天下午蘇杭匯總制表。在交班會上,蘇杭將日常管理積分評定表下發給全體同事,日常管理積分小組成員審議補充,其他員工如對自己積分有疑義,提出質疑。一切議定后,交由組長趙廣福核定、簽字。這樣評分團隊設置和評定流程在客觀上避免了因個人情感而影響積分評定的公正性,也讓所有被評人員心服口服。
從廣州赤沙項目部上傳到公司總部“日常管理積分評定表”來看,7月6日后,廣州赤沙項目部上傳的“日常管理積分評定表”質量明顯提高。這背后的原因激起了總部積分制管理員的好奇。蘇杭告訴我:“表上的加/扣原因一項,我本來覺得自己匯總的已經比別的項目詳細了。但是,那天趙經理說,還可以更詳細,你要一個明確的加分點,你這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是不合適的?,F在我們不敢說非常精確到每一個點,但至少精確到每個面。”“我的關注點側重于加分分值,而趙經理的關注點側重于加分原因,我們兩個相互配合,使這張表既有了分,又有了更充分的依據。”“趙經理真的是我見過最負責任的經理之一,他會一條一條的看,不合理的他會用筆在評分表上更改。”
項目經理趙廣福還根據他們項目部上多為實習生和試用期員工的情況,向總部申請盡量不給他們扣分。趙經理表示,他們對于做樁都是初學者,還在積累經驗的階段,我們要給他們學習、適應的機會。在運用這個制度的時候,我也要充分考量我們項目部的實際情況。日常管理積分評定小組成員蘇杭則表示他在評分時,堅持功過不相抵的原則,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同事記住這個失誤,更快的成長起來。
心態各異,走向和解
對于新型管理模式的貫徹落實,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考量,每個項目的評分標準、尺度也不一樣,但作為管理者,對待所有員工如何用同一個標準衡量所有的人和事,打出合理的積分,就這顯得極為關鍵。積分管理制度作為新注入項目部的管理工具,大家因不懂、不理解它,而本能地質疑甚至排斥著它,在與積分制不斷的磨合過程中大家也逐漸與積分制和解。
前去廣州赤沙項目采訪前,我就得知了該項目某技術員“員工質疑積分評定結果”事件,原以為這位員工應是十分理解積分制管理的原理才會提出質疑,但他告訴我,其實他并不是很清楚積分制。我詫異的問他:“那你為什么會反抗?”他說:“其實之前,大家都覺得加分扣分無所謂的。我自尊心比較強,別人都是加分,自己始終不加分覺得自尊心受挫。”面對這樣出乎意料的回答,我又跟進采訪了幾個員工,他們大都表示之前對積分制不是很清楚,加分扣分對于他們無所謂。這樣的答案使我更加疑惑,疑惑于大家不懂積分制,不在乎積分,為何突然還這么積極主動的掙積分。采訪李雄發時,我口誤將扣2分,說成了扣1分。他十分激動的反駁我:“那是扣了2分啊……”我能切身的感受到現在員工對積分的重視。在所有員工心里,7月15日是一個轉折點。這天,趙經理參加積分制培訓會后,便專門開了一場積分制講解會,這場會,讓他們懂得自己不應為了工作而工作,應為了未來而工作,而積分關乎他們的未來。雖然,他們還是不清楚積分制的具體內容,但他們牢記積分和他們的未來掛鉤。李雄發說:“那天開完會,大家都跟變了個人似的,很積極,除了自己分內的事情干好,看看還可以去幫一下別人干些什么,測量下孔深、驗收下籠長。因為趙經理說的很明白,現在公司看的是你的工作成果、工作業績,不再是你在遠方呆了多少年。從那時我們就開始很重視積分,其它管理人員我不知道,反正我個人就是很重視這件事情,自從那天我就從來沒有被扣過分,都是加分。”
6月下旬到7月15日近一個月的運行時間,沒有對員工進行過一次宣貫是說不過去的。我問積分制管理員蘇杭:“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說:“7月15日之前,個別管理人員聽過、看過、做過試卷,但是系統化的積分制講解我認為是沒有的,并不代表我個人理解的積分制管理細則就是所有人理解的積分制管理細則,我沒有宣貫的底氣。”項目經理趙廣福也說,對積分制的態度他經歷了從開始接觸積分制時的沒有概念;到后來的知悉,知道這個東西可能要運行;再到后來熟悉;之后在這個項目開始執行,開始執行起來時,也是為了執行而執行,但是從7月6日后,他是在思考如何執行的更好,如何把這個工具利用好,真正切實的落實到日常管理中,提高管理的效率。
不論過程多么坎坷、艱辛或是存在欠缺,現在,廣州赤沙項目部積分制運行已初見成效。像李雄發說的:“從積分制真正運行起來后,就覺得大家比較團結了,也更愿意溝通了,以前是不怎么溝通的,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你愛咋搞就咋搞,我也不管你,你也不要管我,我搞好我分內的事就行了。這種狀態下的工作怎么說,無聊、無趣、納悶,沒有一點意思?,F在我覺得工作起來也更有激情了。”蘇杭也說:“以前大家只干自己的工作,做完自己的工作,你再給他派活,他就不干,甚至發脾氣,現在大家都溜溜地去干。” 該項目的片區負責人司道峰說:“用起來才發現,積分制是個很好的管理工具,我現在就是用積分制來管項目,而且有獎有罰,加分是對員工的肯定,扣分也比罰款更容易讓員工接受,這次扣了他的分,下次他就會注意,但是特別要注意,交班會通報前,一定要做好扣了分的員工的思想工作,排解他的消極情緒,讓他知道扣分的原因,并鼓勵他改正錯誤。”